未渡扶桑海,声名满东瀛 ——《吴昌硕与中日文化交流》主题讲座在上理举行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在近代中国艺术史上,吴昌硕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是承前启后的艺术巨擘。他以金石之气入画,以诗心融书,融通古今,自成一格;其雄浑苍劲、气象苍茫的艺术风格,不仅开创了近代文人艺术的新境界,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1021日上午,上海理工大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吴昌硕的曾孙、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吴越先生以《吴昌硕与中日文化交流》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充满人文情怀与艺术思想的讲座。

吴越先生以“诗、书、画、印、教”五绝为线索,从吴昌硕的“一诗一联”切入,系统介绍了吴昌硕的艺术成就与教育理念,带领师生走近这位“金石之笔、文人之魂”的近代艺术大师,感受其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



吴昌硕出生于浙江安吉,自幼酷爱艺术,青年时期遍游各地,潜心研习诗书画印。他以金石入画、以诗心融书,开创出雄浑苍劲、自成一格的艺术风貌,成为承前启后的文人艺术巨匠。

作为一代宗师,吴昌硕以德艺育人,门下名家辈出。沙孟海、王个簃、陈半丁、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王一亭等艺术大家皆受其教诲,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艺术传承体系。

吴昌硕不仅是艺术巨匠,更是一位胸怀家国的文人。甲午战争爆发时,年逾五十的吴昌硕随吴大澂北上抗敌;1925年“五卅惨案”后,他抱病挥毫,以画义卖捐资,并连夜写下长诗《五卅祭》,以笔为剑,寄托民族之痛与文人之志。

在讲座中,吴越先生重点讲述了吴昌硕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吴昌硕虽从未踏足日本,但在两国文化往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昌硕引领了20世纪初中日间的艺术往来,一批日本书画界人士曾慕名来华,拜于他门下;在他的号召下,两国艺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



吴越先生还介绍了吴昌硕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深厚渊源。当时早稻田大学校长高田早苗先生为筹建艺术系,特向吴昌硕敬请赐作。吴昌硕闭关数月,精心创作书画各三十幅,并与王一亭先生携手捐赠一百二十幅作品,成为中日教育与艺术交流史上的佳话。


时至今日,吴昌硕的艺术仍是一座连接中日的文化桥梁。吴昌硕的后人和吴昌硕纪念馆持续推动着两国艺术展览与学术交流,让这份跨越百年的情谊不断延续,也以文化力量为新时代的民间外交注入新的活力。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吴越先生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故事和深情的讲述,使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吴昌硕那超越时代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精神。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也为上理师生带来了一次跨越百年的艺术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