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沪江园,碧空如洗,疏林如画,江天寥廓,长风万里。11月20日下午1:30,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届“沪江杯”诗词大会决赛在音乐堂隆重举行。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盛春,上海文史馆馆员、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旭,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中国修辞学会执行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范铸,沪江国际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陈红,宣传部副部长卢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谢锡浩,沪江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梁昱以及沪江国际教育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全体教师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大会现场 |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诵读千古美文,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氛围,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教育学院联合党委宣传部,从去年起举办“沪江杯”诗词大会。大会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于2018年10月30日举行,共有231名同学参加,经过选拔,44名同学成功晋级,参加决赛。
决赛采取团队赛的方式,每队4名同学,共组成11支团队,他们身着汉服,衣袂飘飘,尽显汉唐风韵。同学们风采展示妙语连珠,诗意纵横,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情,有“相逢一醉是前缘”的深情,有“蒙的都对”的戏谑,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岸、“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自许,点燃了在场观众的盎然诗兴。基础问答环节考察诗句记诵和诗词出处,考察记忆的准确与熟练,本场最高纪录:一分半钟,12题,平均7.5秒回答一道题,源于对古诗词深沉的热爱,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其后就到了本场最激烈的抢答环节,所有题目均在0.1秒内抢答,单选答题正确率在80%以上,令人赞叹,线索题难度稍高,考察即时联想和反向思考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走下书本,变得鲜活生动起来,队与队之间也逐渐拉开差距,音乐堂内掌声阵阵、欢呼不断。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问答,本次大会的飞花令提高了难度,选取了稍稍生僻的字,但同学们的表现依然强劲,可圈可点。40秒,四句或六句含有“照”、“波”“送”的诗词,考察的是古诗词的储备量与搜索速度,头脑里倘若空空如也,如何用古人的诗意照亮心灵?文化传承,便在传统的点滴浸淫之间。
激烈的比赛现场 |
胡范铸、曹旭、卢萧、刘东海分别进行了现场点评,他们用诗意的语言、富于感染力的讲授将大家带入了诗的殿堂,鼓励上理学子用生命拥抱美、感知美、探索美,在文化传统中安顿我们的心灵。
专家点评 |
“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一番较量之后,产生了一等奖1支团队,二等奖3支团队,三等奖7支团队,由机械学院的戴博文、版艺学院的陈江贵、赵翌辰、管理学院的牛之越同学组成的半盏屠苏队实力强劲、出类拔萃,夺得一等奖。在阵阵掌声、欢呼声和乐曲声中,领导分别为各参赛队颁奖。
为获奖队伍颁奖 |
古典诗词意境深远、文辞优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来自也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的同学与本国学生,以及上理附中的中学生一起,在沪江国际教育学院刘永老师的带领下,朗诵和歌唱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灵的自由和安宁才是终极的止泊。而来自版艺学院的夏心语同学为大家奉上笛子独奏《鹧鸪飞》,在悠扬的笛声中,鹧鸪鸟时远时近、忽高忽低的形象呼之欲出,翱翔天际。随后,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曹旭即兴朗诵了他的诗作《祖母的灯》,以新诗传承旧学传统,表达爱与生命代代相继的永恒主题,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诗词吟唱 |
笛子独奏《鹧鸪飞》 |
最后,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盛春发表了诚挚恳切的讲话,他对大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阐释了上理举办诗词大会的目的和意义,他指出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镌刻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沪江杯”诗词大会激发理工科学子接续深厚的文化传统,探索生活的诗意之美,已经成为上海理工大学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希望大会能够一直办下去,成为沪江学院的品牌活动,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他希望同学们常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与优美的古诗词相伴相知,让上理校园书香更浓郁青春更激荡!
沪江杯诗词大会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一项盛事,也是沪江国际艺术月的一项重大活动。此次沪江国际艺术月,从钢琴大师课到钢琴专场音乐会,从书法大师讲座到汉服展演体验和音乐剧《繁花尽落的青春》的演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大地丰富了我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和文化生活,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青梅煮酒,诗趁年华,我们来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