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幔笠:一种女真帽式的兴衰变异与文化变迁”讲座举行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19-11-27浏览次数:121


20191113日晚,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张佳副研究员在第三教学楼313教室带来题为“幔笠:一种女真帽式的兴衰变异与文化变迁”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沪江学院文化素质教研部讲师翟墨主持。近百名名上理学子及慕名而来的校内外传统服饰爱好者聆听了讲座。



张佳副研究员从“幔笠”这种具有深刻时代特征的帽式入手,与同学们分享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资料,指出幔笠本是金代女真服饰,后来被蒙古人接受,并在蒙古征服的裹挟下遍及中国、高丽、中亚乃至波斯地区,使用人群亦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元明鼎革之后,它被明朝和朝鲜儒家士大夫视作蒙元“胡化”的重要象征,从而淡出历史舞台。

“汉服展演”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这场讲座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古代民族服饰的全新视角。一种服饰来自何处?曾经历过怎样的风靡?又最终为何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这些基本问题开始,张老师为大家呈现的是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古代社会,以及一段东亚儒家知识分子“华夷”意识消涨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深刻认识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才能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彼此借鉴、求同存异、和谐共生,使人类文明更加姹紫嫣红、欣欣向荣。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呼唤各种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同放异彩、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力量,共同书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华章。



文明多元并存是人类生活的自然图景。从“幔笠”到广阔的中华文明史,这场讲座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正是在于她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历久弥新的生命力。讲座过程中,张老师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不断赢得了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对中华文明的强大自信,也必将永远伴随上海理工大学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