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十讲”第六期第七讲“人类沟通除了语言符号还需要什么:言语交际的多模态现象”举行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1-11-04浏览次数:421


  113日,由我院主办的名师讲堂——“中外文化十讲”第六期讲座式课程的第七讲在南校区卓越楼的430号教室如期举行。德国洪堡学者、同济大学语言学与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副所长、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黄立鹤副教授为在场一百五十余名本科生带来了“人类沟通除了语言符号还需要什么:言语交际的多模态现象”的精彩讲座。



  黄立鹤首先就讲座标题中的“模态”进行了介绍,最初由德国生理学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生物学概念,即生物凭借感知器官与经验来接受信息的通道。人类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这些都属于“模态”,而人与人乃至人与外界之间的互动则称为“多模态”,譬如,中医四诊实际上就是医生通过五种感官模态从数据源获取医学数据。



  在多模态的应用前景上,对此现象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与外界多模态互动的本质规律,并开发基于这种规律的、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先进技术、服务人类发展。譬如,通过对老年人的韵律特征、面部特征、标记物特征等多模态监测、分类、取样后,再凭借计算机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加以分析,最后可以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交往。

  在讲座最后,黄立鹤表示多模态研究的发展揭示了人类行为的本质,承担着推动相关前沿应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希望同学们能共同关注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