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的美育实践探索与思考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2-03-16浏览次数:246

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的美育实践探索与思考


刘永  陈红



《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深入而充分地挖掘这些美育资源,不仅为我们的美育奠定深厚的基础,而且可以推动当代美育创新。


一、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的美育实践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致力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美育。

 首先,学院重视文化艺术经典教育,开设了众多美育方面的经典导读课程和文化通识课程。与美育相关的经典导读和文化通识课程有《诗经》导读、唐诗宋词元曲品读、杜甫导读、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书法美学、中国书法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名著等。这些课程涉及中国古典诗词、书法、音乐等重要的美育资源和美育形式。相关课程由文学博士、音乐学硕士、知名青年书法家为本科生授课,深受同学们欢迎。学院自20176月创办以来,选修这些课程的本科生超过5000人次。其中《诗经》导读、唐诗宋词元曲品读、杜甫导读、书法美学等多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领航思政课程。

 其次,学院重视美育实践,举办了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2017年以来,学院举办了四期沪江杯诗词大会、三期上海理工大学汉服展演与体验活动、两期沪江诗乐会、两期沪江书法文化月系列活动,覆盖学生1600余人次。沪江学院通过持续举办众多的浸入式、体验式的国学活动,让大学生穿上汉服、弹起古琴、吟诵古诗词、写起书法、接触茶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唤醒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美育。


二、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美育实践的特色和创新


 首先,我们的美育实践立足于德育,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美育为手段,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公民。比如《诗经》导读课程分十个不同的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君子品格、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又如在唐诗宋词元曲课程中,注重讲述那些爱国主义伟大诗篇;在杜甫导读课程中,注重讲述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在书法美学课程中,把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之美和伟大人格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受书法之美的过程中受到思想的洗礼。

 其次,我们的美育实践是多方位的、融入了众多元素的。沪江学院希望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都能“阅读一本经典著作、聆听一场名师讲座、参加一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欣赏一场音乐会”,使学生都能成为文质彬彬、温润如玉的君子。

三、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的美育实践的成效和影响

 首先,通过美育元素的融入和强化,第一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诗经》导读、唐诗宋词元曲品读、杜甫导读、书法美学等课程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之美,提升了文化自信,加强了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第二课堂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心中对美的感受,受到学生的衷心认可。如20194月,沪江学院举办了一场集吟诵、钢琴、声乐演唱、书法、绘画五位一体的诗乐盛宴“沪江诗乐会”。沪江学院的四位老师以及两位校外歌唱家、画家在诗乐会上为在场的师生观众讲解并现场用吟诵、歌唱、钢琴、书法、绘画演绎了《诗经·周南•关雎》《上邪》《枫桥夜泊》《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和《春江花月夜》等五首诗歌。

 第三,文化传播、社会辐射作用显现。学校开设的名师讲座,校外人员踊跃参加,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诗经》导读课程为例,通过讲座、交流等方式,推广《诗经导读》课的教学模式。

 第四,通过组织师生参加各种比赛,扩大了古典诗词美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如讲授杜甫导读课程的教师,2020年荣获第四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人文科学组一等奖以及上海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诗经》导读课的任课教师,2020年以“思念君子,拯救家国——《诗经·郑风·风雨》讲解”为题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设计荣获第二届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二等奖、上海赛区一等奖第一名,以“《诗经·周南·关雎》朗诵和三种调子的吟诵”荣获第二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海赛区优秀奖。

 第五,通过媒体广泛报道,扩大国学教育和美育实践的影响力。201912月,中新网报道了《上海理工大学以浸润式学习情境探索立体式人文素养教育体系》,2020年,由我校三位教师作词、作曲、制作和演唱的抗疫歌曲《圣洁的心灵》,登上了“学习强国”的网站。书法美学课程任课教师的书法作品毛泽东《送瘟神》一诗的书写也受到新民晚报等官方媒体的报道。我院举办的汉服展演和体验活动、沪江诗乐会等活动也受到了东方网等官方网站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