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十讲第七讲“书法与生命成长:汉晋书论中的天人之际”举行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3-11-02浏览次数:291

111日晚,由沪江学院主办的高水平人文通识讲座式课程美育十讲第七讲《书法与生命成长:汉晋书论中的天人之际》在一教400举行,来自全校各学院的150名学生聆听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柯小刚教授的精彩讲座。


柯小刚教授首先从三幅书法切入,展现了楷书艺术的笔锋流转而非现代流传的印刷的模式化楷体;接着又展现了三幅风格迥异的书法,将发射性思维、秩序中的凌乱美、线条的节奏感通过笔画呈现。



在讲述蔡邕的书论时,柯教授指出,书者,散也。”书写者应当散怀抱”。要想学好书法艺术,要明白无用之用,有树名樗,树大而无用,殊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只有把自己认为自己有用的那部分全部放下,才能在新学习一种知识时,舒散地接受它。无论是王羲之还是颜真卿的字画中都体现出了随性中的认真;越硬气的书法反而是越软的笔写成的,灵活随性中方能出上品。值得一提的是,柔软并非满不在乎,而是自然放松带来的高度敏感和集中,目的性过强反而会阻碍消弥我们的创新灵感。鼓励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突破传统世俗规矩的开拓者,打破思维的边界。过于期待成功则难以成功,放松心态才能严阵以待。中国艺术应该讲究生意,文字的陌生感才能带来创新性的庄严感,而不是刻意而为之的严。


作为一个哲学学者,柯教授把日常生活、技术应用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他引用苏格拉底的我自知我无知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教导我们,不能停止思考,要当创造性人才,像书法作品一样,规规矩矩按部就班不会有太大突破,但敢于尝试融入思考,生活就不再索然无味,技术将无限创新!



柯教授在讲课中用重重比喻反复向同学们阐明书艺之道和书法之美。他说黄庭坚的书法思维,即如划桨一般创作。颜真卿王羲之等大书法家,在书法创作中仍保持一份童真,作品如诗如乐,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过于工整严苛的书法创作则呆若木鸡,如同平淡机械的谱子。真正的书法家仿佛连字都不认识,每一次创作都如同仓颉造字。黑格尔认为十分的熟识是抽象的,非真知的。在书法领域,每一幅字的创作都要有生力。他还以学钢琴、跑步作比喻,真正的庄严感是放松给予的,在书法领域,好的作品会随着一种敬畏感诞生。那怎样写出入木三分阳刚的字呢?颠覆大家认识的是,身心状态越放松柔软,毛笔越柔软,写出的字则刚劲有力,正如弹钢琴的手要具有灵活柔软的特点,运动的身体也要拉伸放松。他认为正确的执笔法,是自然的执笔法,和以往的认知不同,如同人们日常自然拿筷子一般。他指出,错误的却被习以为常的毛笔执笔法(即明清以来的馆阁体书写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写出如出一辙的规范化的字,以便于科举考中泯灭个性提高所谓的公平性,却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在同学们体验书写的过程中,柯教授根据不同同学的风格,讲述了如何具有连贯性、如何不浮于纸面等方法。他说书法笔画应该像舞蹈一样流畅自然,应该有中和之气,不宜过重也不易过轻,方能调动本原的力,他提出涂鸦练习对我们突破传统格式具有很好的帮助。他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能感受到线条的质感、看出些书法的门道而不是外行人看个热闹。柯教授还现场书写,他的书写示范更是展现了笔锋的苍劲圆融和节奏韵律。同学们认真聆听了空中连贯、节奏感等指导,效果立竿见影,可见自然笔法易出自然之美。



在答问环节,柯教授逐一回答了学生的提问,他向同学们解说了《庄子》中“寓诸无竟”的深刻内涵;就字帖临摹问题,柯教授表示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只是机械的临摹,需要用心去感受书法的魅力和笔画书写的缘由;关于汉晋书法的豪迈和纵情问题,柯教授指出这和当时抒情文学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拘泥于政治,使得书法的诗性由内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