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观网:普通学生成为大艺展的受益者,“大舞台”成美育“大课堂”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4-01-05浏览次数:65

大艺展于上海而言,既是最高艺术水平的展演,也是展现上海学校美育工作的大舞台。
 

54所高校、601个艺术表演类节目、艺术作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美育案例,参赛总量较上一届上涨了19%——前不久,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集中展演展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一批贴近学生生活、编排精美、制作精心的作品不断涌现。

全国大艺展每三年举办一届,上海市级展演是上海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学生艺术赛事。大艺展 于上海而言,既是最高艺术水平的展演,也是展现上海学校美育工作的大舞台。

理工科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全覆盖”

自11月中旬起,大艺展上海市级集中展演展评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市级的展演,重点是扩大高校和学生的参与面和普及面。据统计,此次全国大艺展在上海的“海选”实现了“全覆盖”,每一所高校都有节目参与其中。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舞蹈专场

评委专家们发现,在这次展演中,各高职院校选送的节目也让人眼前一亮,作品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朗诵《英雄时代》、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校园短剧《瓷匠》、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的音乐剧《国之当歌青春版》等作品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短剧《瓷匠》,以拟人化的形式,用艺术的形式、穿越的剧情讲述了古代沉船上一个瓷器“重获新生”的故事。故事来源于校园,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学校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这样一个原创剧,由来自护理、金融等不同专业的11位同学共同演绎,经过专家的打磨、指导,成就了一部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好剧。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负责老师陈颖介绍说,演员们都是普通学生,因为对于戏剧的热爱汇聚在一起,成为学校艺术团的一员。学院在社团的基础上,于2017年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建立了舞蹈、合唱、播音主持和戏剧专业,汇聚了一大批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而努力。

用精湛的演技诠释民族音乐背后的故事,以深情的歌声演绎音符里的爱国力量……不要以为舞台是艺术专业同学的“专属”,理工院校的“业余”学生同样可以带来精彩的舞台表演。

今年的参评作品,除了传统的综合性高校外,工科类学校也特别活跃:近年来,上海的理工科高校积极致力于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优化师资、加强大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加大艺术教育投入、孵化文化艺术品牌,本届大艺展如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多所理工类高校都报齐报足了大艺展所有参赛项目。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器乐专场

上海理工大学今年参加了大艺展所有项目的比赛,多点开花,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音乐剧《公朴颂》的演员中,有许多理工科学生,他们来自于智能医学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学校平日里开设了音乐剧实践的通识类课程,吸引了一大批热爱音乐剧的学生,同时还有自己的音乐剧社团,这次参演的演员,都是从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虽然都是非专业出身的演员,但大艺展将他们汇聚在了一起。

讲述“学生的故事”最能打动人

怎样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心,引发共鸣?莫过于用艺术的表现形式讲述校园里的点滴变化,记录你我身边的故事。

上海体育大学的朗诵《春立“奥”梦·体育强国》、华东师范大学的舞蹈《韶光漫》、上海海洋大学校园的短剧《筑梦蓝海万千回首》……经过了大半年的前期培育、校级遴选,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优秀校园原创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这些作品,都源自于高校学子身边的故事、校园里的发现和社会中的感受。娓娓道来,相互共情,便是一个个优秀的艺术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的舞蹈作品《韶光漫》创作灵感源于师大校友的重逢相聚。校友们重回校园,与刚入学的学子们深切交谈,在悠扬的风铃声中翩然起舞,在一张张怀旧的老照片中回忆曾经在校园的青葱岁月,分享各自的故事。舞者们在不同灯光的映照下,时空在此时重叠,一边是如今的学子,一边是曾经的自己……参加演出的学生们说:舞台之上,最真实、最快乐的,便是演自己。

“我们就是这年轻的一代,面对那屈辱的过去我们怎敢遗忘!”。这是由上海师范大学带来的朗诵作品《战士之歌》,由一群曾经手握钢枪,献身国防的退役大学生们讲述保家卫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他们用慷慨激昂语言表达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心,用意气风发的面貌传递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信仰,用铿锵有力的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最优秀的人守疆土,最可爱的人当老师”,退役军人学院的参演学生们用艺术作品赓续红色基因,用舞台表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复旦大学舞蹈作品《美美与共》

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复旦大学的舞蹈作品《美美与共》是编导与所有演员共同作出的回答——一群各式各样的人冲进彼此的视野,凭着不同的躯体、相异的灵魂,于复旦因舞蹈而相遇,相趋;他们用身体表达,碰撞,连结,交融,散落又聚集,一起在自由里寻找秩序与魅力。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部作品就是编创者们对这种生活本质的自我诠释,它描绘着喜怒哀乐,刻画着痛苦和幸福。

工作坊“链接”创新成果和创意理念

面瘫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如何康复?怎样帮助鼻咽癌患者应对因放射治疗引起的口腔功能障碍?肢体淋巴水肿如何实现高精度测量?在大艺展艺术实践工作坊、优秀艺术作品展示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有温度的医疗机器人设计实践工作坊”让人眼前一亮。这个由设计学院和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工作坊,围绕国家重大医学需求,遵循设计先行的理念,与临床手术应用场景深度接轨,形成临床需求、研发技术与艺术美学的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有温度的医疗机器人设计实践工作坊”设计的面瘫康复机器人

  

作为集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视觉艺术创作实践项目,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鼓励高校将创新成果和学生的创意理念相结合,将创意成果转化为现场展示和现实产品。本届工作坊主要围绕“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美丽乡村”“艺术与校园”四个项目开展,组委会共收到各高校报送的32项工作坊材料,经初评专家遴选,共有6个优秀项目入围了上海市的现场展示。

这些工作坊从各方面体现了高校在艺术教育及大学生美育的阶段性成果,展品形式多样,涵盖了视觉艺术领域的主流样式。工作坊项目不仅展示了各高校在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基础上集体创作攻关的成果,也成为学生艺术创意理念转化和表达的互动平台,在工作坊的背后,是高校学子积极把艺术成果、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去,奋力筑梦的价值追求。

成为拓展美育工作“新平台”

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抓手,大艺展以展演活动为载体,凸显高校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大艺展中,同济大学报送项目学生总人数达167人,学生覆盖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五年级的25个学院60余个专业的非专业学生。在参赛大艺展“全覆盖”的背后,是学校打造的美育“大课堂”——同济大学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体系建设,为各艺术团配备了一名或多名专业指导教师,课程设置涵盖中国竹笛、民乐合奏、中阮演奏、二胡技法教学、舞蹈表演、大学生舞蹈团排练、合唱排练等。此外,学校还精心举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近艺术名家”等系列活动,兼顾精品性和群众性,引进举办经典剧目、大师课,通过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艺术修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场场座无虚席;同时,各分团以专场演出、路演、音乐节、比赛等各种形式,在实践中检验艺术学习成果。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声乐专场

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戏剧、朗诵专场

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展演活动的受益者。大艺展期间,各高校立足普及,广泛发动学生参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将艺术展演活动与日常艺术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长效机制,让每个学生成为展演活动的受益者。

展演活动现场,组委会通过高校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艺术教师及艺术管理工作者现场观摩学习,同时通过线上图片直播等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拓展大艺展的影响力,截止至发稿,各项目线上图片直播点击量已突破200万。


原文链接:

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698734&sid=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