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下午,尽管是工作日,位于陆家嘴黄金地带的浦东美术馆里,参观者络绎不绝。正在这里举办的“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画家之一、“光之画家”透纳在中国的超大规模展览,共集结英国泰特美术馆带来的透纳真迹约80件。在一幅幅200年前英国画家留下的欧洲风景面前驻足慢赏的参观者,构成了今日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美丽风景。
“对话透纳:崇高的回响”展览吸引市民游客。施晨露摄
以“城市记忆: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为主题,上海社科院文学所、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浦东美术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第一期“水花雅集”青年学术论坛,就在浦东美术馆举办。
2025年第一期“水花雅集”青年学术论坛在浦东美术馆举办
“浦东美术馆每天开放至21时,除了春节3天,没有常规闭馆日,可以说是全世界运营时间最长的美术馆。”浦东美术馆副总经理盛丹丹以“打造‘以观众为中心’的公共美术馆”为题,介绍浦东美术馆在探索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方面的努力,强调美术馆作为“人民的美术馆”的理念。她透露,2025年,浦东美术馆重磅展览中,拟于6月亮相的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将成为奥赛博物馆迄今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展览,囊括梵高、莫奈、雷诺阿、马奈、德加、高更、塞尚等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百余幅西方艺术大师作品。与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合作的大展预计今年底举办,甄选80余件毕加索原作;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的大展也在筹备中。
浦东美术馆副总经理盛丹丹介绍浦美2025年新展。施晨露摄
除了引进国际顶尖艺术机构的大展,盛丹丹特别推荐预计今年4月举办的陈逸飞大型回顾展,“作为海派艺术大师,陈逸飞与城市记忆、城市发展大有关联,他的作品不单局限于绘画领域,在设计、时尚、建筑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比如世纪大道的日晷、五角场的科技之门,这些业已成为今天重要城市记忆的地标,都出自陈逸飞的设计。陈逸飞倡导的‘大美术、大视觉、跨领域’的艺术理念,今天的艺术工作者依然从中获益。”
“博物馆是城市记忆的容器,让我们得以触摸过去,知道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也引领着我们思考明天,走向未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成兰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例,讲述博物馆如何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时光穿梭机。现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所在地的跑马总会大楼建筑群自1934年以来,一直矗立在城市舞台的中央,见证着上海的变迁。1949年起,这里从为少数人服务的俱乐部,成为人民城市的会客厅,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这座标志性的钟楼建筑曾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上海市民的生活里,也记录了几代上海人的青春与成长。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王成兰
在王成兰看来,博物馆不仅记录着城市历史,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观众由此可以穿越历史,感受城市的变迁。作为城市文化的入口,有了博物馆,一座城市也就有了一条清晰可见的来路,城市的历史和记忆,风雅和世俗,荣光和伤疤,志趣和风骨,甚至一些未解的谜题,都被留存其间,而一座独特的城市,和城市独有的文化,本就是由这些组成的。
从“佛系”这个年轻人的热词出发,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讲师施岩以“佛光与世俗之间——宋元明清时期苏州云岩寺和禅文化圈”为题,从文字所构筑的精神空间出发,还原云岩禅寺的真实面貌,探讨遗址的历史复原和文化传承,讲述其在东亚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讲师施岩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李舒涵分享了“京杭运河遗产空间感知差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运河沿线城市在运河空间网络中的角色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李舒涵
原文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38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