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千年诗韵,品味古典华章——《美育十讲》第一讲 《古诗十九首》赏读举行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5-02-19浏览次数:10


        2
18日,本学期高水平人文通识讲座式课程《美育十讲》第一讲正式开课。著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曹旭老师,为我校150位理工科专业的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最美的十九个诗歌模特儿——古诗十九首赏读》讲座,引领大家走进了古典诗歌的瑰丽世界。这是该课程首次面向全校研究生开放,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



  讲座伊始,曹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见解,为《古诗十九首》定下了极高的基调。他形象地将《古诗十九首》比作“中国十九个最美的诗歌模特儿”,寥寥数语,便勾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在曹教授看来,《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开创了五言新诗体,更是树立了五言诗的新典范,为后世诗歌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
       曹教授深入剖析了《古诗十九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他指出,这些诗作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把人生百态、人性幽微写得极为通透。诗中涵盖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知音难觅的孤独与惆怅、游子漂泊的羁旅愁思等中国人生命里的“六大痛苦”,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点。同时,《古诗十九首》还给出了饮美酒、秉烛夜游等“四种解决方法”,看似消极,实则是古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一种无奈而又豁达的选择,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在艺术特征方面,曹教授对《古诗十九首》更是赞不绝口。他详细阐述了其语言的精炼优美、节奏的和谐流畅、句式的灵活多变,让听众们领略到了古典诗歌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他强调,《古诗十九首》以意象和象征为艺术基石,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以“真”为情感基石,情真、景真、事真、意真,使得每一首诗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为了让同学们们更直观地感受《古诗十九首》的魅力,曹教授还选取了《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等经典诗篇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运用、情感表达等多个角度入手,逐句剖析,让听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诗人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他还展示了古人对《古诗十九首》的模仿与传承,以秦观的《鹊桥仙》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在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上对《古诗十九首》的借鉴和创新,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经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在讲座过程中,曹教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复杂的学术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抑扬顿挫的古诗朗诵,从理论到实践的体会,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接近尾声时,进入了提问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大家踊跃举手提问。这次讲座不仅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古诗词美丽的机会,还增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心。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古典诗歌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让古老的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