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戏剧艺术雅韵,培育学生多元才情 ——戏剧艺术教育讲座侧记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10

 34日上午,《美育十讲》第三讲如期举行,春寒料峭中,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名誉院长、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蔡金萍老师的讲学却让学生们如沐春风。本次讲座主题聚焦戏剧艺术教育,深度剖析了其在全方位塑造学生多元能力方面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关键作用。


 首先,蔡老师引领大家回溯了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那光辉灿烂的历史。1947 年,宋庆龄先生亲手创办了这家全国第一家公益性、教育性的国家专业儿童艺术院团。多年来,剧院佳作频出,创作了400 多部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的儿童剧目。其中,经典剧目《马兰花》的创作历程格外引人注目。从最初深入民间故事挖掘灵感,搭建起马兰山上少年马郎与村姑小兰及小动物们的故事架构,到后续与时俱进,创新改编为音乐剧,融入精彩歌舞,它始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将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给一代又一代观众,成为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蔡老师指出,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其魅力源自团队各环节的紧密协作。从幕后灯光师对光线的精心调校、服装师对服饰的匠心设计、道具师对道具的巧妙打造、音效师对音效的精准营造,到台前导演的全局把控、编剧的妙笔生花以及演员的全情投入,每一环都不可或缺。戏剧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它要求创作者扎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进而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当下部分教育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戏剧特有的“以假当真” 特性,需要演员具备坚定的信念感,全身心地融入剧本构建的人物关系之中。


戏剧艺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维度的。蔡老师分别从社交能力、审美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健康等四个方面展开。在社交能力提升方面,学生参与戏剧体验时,需要倾听他人想法,与同伴密切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得以显著增强。比如在排练一部戏剧作品时,演员们要相互交流对角色的理解,共同探讨剧情发展,在磨合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高效完成团队任务。在审美能力培养上,学生在学习戏剧过程中,会接触到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剧本,欣赏不同风格的表演。从经典的莎士比亚戏剧到充满童趣的现代儿童剧,在不断的鉴赏与学习中,审美品味和鉴赏能力逐步提高,生活不缺乏美,但是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戏剧还助力学生增强社会认知与责任感。学生接触丰富多样的经典故事,并在课堂上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借此获得深刻的社会体验。通过演绎历史故事、现实题材剧目,学生能深入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培养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戏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和情感释放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健康。当学生沉浸在角色中,他们可以将内心的喜怒哀乐通过表演抒发出来,缓解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压力,实现情感的宣泄与疏导,这种真情实感的传递是AI冰冷的数据交互无法实现的。

在讲座现场,蔡老师还通过一系列妙趣横生的互动环节,将戏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想象力启发环节,蔡老师拿起一个普通黑板刷,引导同学们大胆想象,黑板刷瞬间在大家的思维碰撞中,变成了说书人的醒木、香甜的蛋糕等,生动诠释了戏剧创作中想象力的无限可能。在气息训练环节,她向同学们耐心讲解:“在戏剧表演里,正确的呼吸方式对声音的掌控以及情感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亲自示范,同学们纷纷效仿,蔡老师穿梭在同学们中间,一个一个悉心指导。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吸气、呼气之间身体的微妙变化,以及气息与情感表达的紧密关联。通过这个训练,同学们对戏剧表演中的基础技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讲座末尾,蔡老师现场播放了中福会儿艺版排演的三大世界名著之一《泰坦尼克号》片段,并鼓励同学们利用好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多走进剧院剧场,通过现场观剧对社会和人性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因为戏剧艺术带来的思想上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都是AI无法给予的。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冷静理性的理工科同学们收获了一次难得的解放天性的体验。蔡老师凭借自身在戏剧艺术教育方面的深厚积淀与深刻见解,点燃了学生心中渴望艺术滋养的火苗,在未来,戏剧艺术必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