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寻宝记:名家西文藏书漫谈

发布者:沪江学院发布时间:2025-09-29浏览次数:16

蒙尘故纸堆中触摸历史温度,浩瀚卷帙间追寻名家遗韵。928日上午,《中外文化十讲》第二讲如期开讲,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陈占彪教授以“书山寻宝记”为题,带领听众走进一段跨越时空的藏书寻踪之旅,揭开他所挖掘的那些名家西文藏书背后的历史光影与人文温度。

讲座伊始,陈占彪老师以一套馆藏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为引,娓娓道出它从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辗转流传至今的历程。书籍的迁徙轨迹,不仅勾勒出时代流转的轮廓,也拉近了上理学子与那段被岁月尘封的文化记忆之间的距离。



随后,陈老师将目光投向翻译大家傅雷的藏书世界。他以傅雷上世纪三十年代编译的《艺术史二十讲》为例,通过书内容以及书中傅雷当年备课所用的手写纸条,将其与后来出版的所谓傅雷著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做对比,揭示其背后原作实为法国学者博尔德。陈老师授还介绍了傅雷所藏的丹纳《艺术哲学》《巴尔扎克全集》等珍贵西文版本,并追溯这些书籍在时代洪流中的流转命运,令人感慨万千。



此外,陈老师还讲述了唐腴庐、杨杏佛、包腊和包罗父子以及郑麐等人的西文藏书,不仅勾勒出这些藏书家的生平背景,更点出每部藏书的独特价值与不可复制的文献意义。



整场讲座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纸上考古,陈占彪教授以书为媒,以藏见人,让那些静默于书架深处的典籍重新呼吸,让一段段被遗忘的文人往事重现光华。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书籍流传的讲述,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寻宝之旅的尽头,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书,更是一个时代的风华与一群知识分子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