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在《中外文化十讲》课堂上,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盈以《社会主义在日本的早期传播》为题,结合她翻译的日本学者梅森直之的《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史》,系统梳理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的兴起背景、思想脉络及其影响。
王盈指出,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突破传统历史研究视角,而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在日本的发展路径。
讲座首先聚焦早稻田大学在早期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的特殊地位。在该校任职安部矶雄(1865-1947)是最早把社会主义思想引入日本的先驱,他也是日本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其思想强调社会福利与民生关怀;另一位早稻田学者烟山专太郎(1877-1954)则深受俄罗斯现实与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早稻田大学也吸引了李大钊、陈独秀、廖仲恺、宋教仁、陈望道等大批中国留学生,李大钊留日期间,曾反复研读安部矶雄的经济学讲义并多次登门请益;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便以日文版为底本。
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学界至今仍在延续对社会主义的探讨。冷战结束后,学者们重新思考“何为社会主义”。新一代研究者如斋藤幸平,在其著作《人类世的“资本论”》中,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危机,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当代价值与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