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地区曾是孕育辉煌文明的摇篮,却在近三百年间饱受战火的淬炼,尤其是近两年巴以冲突的持续升级,更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与神经。那么,如何理解这片土地的苦难与纷争?
2025年11月4日上午,上海理工大学“中外文化十讲”第七讲如期在军工路校区综合楼D区101室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应邀主讲,他以“当代中东安全与巴勒斯坦问题”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堂兼具学术价值和趣味性的精彩讲座。
孙德刚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宏大的中东历史画卷。通过对中东地区从农耕文明到游牧文明、海洋文明再到科技文明历史演变的讲述,他详细梳理了巴以冲突的历史溯源,探讨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大流散,以及巴勒斯坦地区作为三大一神教发祥地的特殊地位,揭示了冲突的深层历史与文化根源。

讲座紧密联系当下。孙德刚老师不仅分析了阿以和平的艰难历程,包括《戴维营协议》、《奥斯陆协议》等重要里程碑,更重点介绍了加沙战争的最新进展。他进一步剖析了冲突外溢对地区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深入解读了红海危机、黎巴嫩危机和叙利亚-伊拉克局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此外,“抵抗阵线”与伊朗的角色定位,以及中国外交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和作用,也成为他阐述的重点。

孙德刚老师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清晰,既有宏大叙事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实际,展现了学者卓越的洞察力与广博的学识。
本次讲座在师生中引发的反响十分热烈,在课堂即将结束之际,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同学们踊跃举手,争相向孙德刚老师提问,持续不断的提问,将会场的学术热情推向了顶峰。

这次高水平的讲座,使在场学生对巴以冲突的历史、现状与影响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更在思维碰撞中引发他们对国际局势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