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上海理工大学《中外文化十讲》通识课堂迎来重磅讲座。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研究员受邀主讲,他以当前中东地区的冲突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全球战略通道安全与供应链博弈,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的思想盛宴。
讲座中,孙德刚研究员首先勾勒了中东“一运河、两洋、三洲、四族、五海”的独特地缘格局,点明该地区既是全球能源核心(蕴藏世界一半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是冲突高发地(占全球一半以上冲突)的双重属性。他围绕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伊朗等多方博弈态势展开系统解析,梳理了2023年10月“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的冲突演进脉络——从加沙地区6.6万人死亡、90%人口流离失所的人道主义危机,到以色列对哈马斯领导人的“定点清除”战略,再到黎巴嫩真主党呼机爆炸案、叙利亚政权更迭等关键事件,用丰富的资料为同学们讲解了中东多线战场的复杂态势。

在战略通道安全分析中,孙德刚研究员聚焦七大关键通道,详细阐释了冲突对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等海上通道及伊拉克、赞格祖尔走廊、巴阿边境等陆上通道的深远影响。同时,他还解析了霍尔木兹海峡封锁风险、赞格祖尔走廊大国博弈等热点议题,揭示了冲突背后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矛盾及大国干预的深层逻辑。
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现实挑战,孙德刚研究员结合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伙伴关系布局,提出五点应对策略:一是实施运输通道多元化战略,增加节点城市、港口及仓储布局,降低单一通道依赖;二是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安全风险动态检测与模拟推演,实现精准防控;三是整合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四大板块,打造一体化安全体系;四是推行本土化战略,就地取材生产,减少跨境运输风险;五是加强国际公关与企业联盟建设,形成利益共生网络,提升风险应对协同能力。他特别强调,全球南方国家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掌握阿拉伯语等区域语种、深化与相关地区合作,对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案例鲜活,孙德刚研究员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敏锐的国际视野,将复杂的国际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说,既解答了同学们对中东局势的疑惑,也为他们理解全球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全新视角。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巴以冲突走向、中国在中东的合作机遇、伊朗“向东看”战略等问题积极提问,孙德刚研究员逐一细致回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更激发了大家关注国际热点、思考国家发展的责任意识,为通识教育注入了鲜明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