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办公厅原二级巡视员王军玮老师应邀莅临上海理工大学,为在校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公共外交和城市外交实践”的专题讲座。王军玮老师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外事工作经历,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脉络与最新动态,讲座内容详实、见解深刻,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讲座伊始,王军玮老师从外交的基本概念切入,系统阐释了外交的定义、特性、形式及其人民性特征,并比较了传统外交与多元外交的异同。他强调,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在实际外事工作中,必须始终恪守“外事无小事,事事要请示”的基本原则。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在世界政治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世界经济结构以及科技革命等多个方面的深刻变迁,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格局的重塑。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从“追赶者”转变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参与者和领跑者”,中国文化价值观也日益获得国际认同。在这些巨变下,外交的形态正变得空前丰富。
王军玮老师重点介绍了地方外事与城市外交的实践路径。他以上海为例,阐述了城市外交的主体和四重特征,并从道、理、法和术四个维度解读了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要义。他认为,公共外交是一种特殊的外交形式,其核心是“表达与传播、对话与交流、倾听与理解”,旨在影响对象国政府决策和公众认知,具有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等多重功能。


整场讲座最引发青年学子共鸣的,是王军玮老师对“新质公共外交”的前瞻分析。王军玮老师指出,在数字技术浪潮推动下,全球交往规则正被重构。微信、TikTok、小红书等社交平台,Shein等跨境电商,以及境外民众实地体验和非政府组织网络等新兴力量,正与传统主体并驾齐驱,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他通过“一路‘象’北”、TikTok国际传播、“海外网红中国行”等生动案例,展现了传统公共外交向新质公共外交的演进趋势。
本场讲座内容宏阔、案例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为上海理工大学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外交知识普及与思想启迪,有效拓宽了师生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认知视野。



